发布时间:
2018
-
04
-
12
责任编辑:
购物中心的开发运营正如这句话所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个购物中心建起来不容易,但更难的是在其后续的经营管理,这也是购物中心能否成功的关键。运营管理中,品牌更新和硬件翻新等调整是其中重要的一块,也是业主相当重视的环节。如果操作得当,它将明显提升购物中心的业绩。比如上海淮海中路的K11,它的前身是新世界大厦,在翻新升级之后,商铺租金增长了70%,办公楼租金亦增长30%,人流量自1月试营业以来平均每月高达100万次。购物中心在运营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一下。招商在先→营运为主→企划造势→物业保障招商在先一个购物中心成功与否,与前期的招商定位、结构设计、租户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1、招商定位:招商定位包括购物中心的主题定位、面积配比、租金产出配比、业态功能配比等。购物中心按照面积及周边消费人数分为三个等级:(1)区域性(regional)或大型购物中心,客源范围的消费人数超过10万人次;(2)地区性(district)或社区性的购物中心,客源范围的消费人数至少4万人次以上;(3)地方性(local)或邻里性的购物中心,客源范围的消费人数大约在1万人左右。不同等级的购物中心决定了不同的主题定位和操作思路。一般区域型大型购物中心的面积配比一般情况下把35%用于主力店,25%用于次主力店,40%用于商业店铺。主力店是指面积在五千平米以上的,比如百货店、大型超市、电影院这类的业态;次主力店是1300—3000平米左右的,比如家电城、运动广场、儿童游戏城、手机城等等;商业店铺就是在500平米以下的。 对于租金产出配比来说,35%的主力店只能占租金产出15%,25%的次主力店占30%,40%的商业店铺要占55%的租金产出。也就是说配比租金的时候,次主力店要打平。业态功能配比来讲:在商业领域内,如果说超市经营的是商品,百货经营的是品牌,那么购物中心经营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