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
-
04
-
12
责任编辑:
上海静安中兴的全国总价“地王”是上周地产界最热门的事件。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说,“地王”的大批出现,是因为上海今年土地供应只有去年一半,而且除了拿到地的少数企业,多数开发商存货都已经不够。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年前8月的土地市场呈两极分化,在热点城市“地王”迭出时,很多城市却被冷落,不要说“地王”,土地出让收入也比其他城市少。 而对于一线城市越来越贵的地价,连李嘉诚也感叹,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物色合理回报的地产投资项目殊为不易。频频出现的“地王”,是房地产重新走上快速增长之路的标志?还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8月17日,闽系地产大鳄融信豪掷110亿元以楼面价逾10万元/平方米抢下上海静安“地王”,舆论沸腾。外界调侃说,这个将被载入中国楼市史册的“地王”不久或许会被新的“地王”所淹没。 网上信息统计统计说,上半年全国诞生的“地王”个数已超去年全年。尽管屡遭非议,地王仍前赴后继,单价或总价纪录一再被刷新。 一份“地王”报告显示,从城市所出现的“地王”数量来看,今年前7个月,上海以20个夺魁,其次是杭州,第三是南京,第四是合肥,第五是武汉。其中既有一线城市,也有二线城市,还有三四线城市。 不少大型房企以人口净流入量作为考察其是否进入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尺,像典型一二线城市基于政策、资源与配套等优势成了人口聚集地,也成了“地王”的多产地。但这些“地王”会成为当地加速发展的垫脚石?还是透支城市未来的嗜血魔鬼?一切都有待观察。 ●城市格局因重大规划而重构 上个月,西部某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的一个区政府曾召集当地国土、投促等部门开会,重点是研究如何推介土地才能吸引开发商积极竞拍。 当时,该区投促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各区县竞争很大,地方不卖地,财政收入上不去。 当前,这不过是国内区县一级政府为了土地财政而劳神费心的一个典型缩影。著名经济学家向松...